荆州,你变了!-凯发娱乐真人

“禹划九州,始有荆州”
荆州,一座千年古城
荆风楚韵,璀璨夺目
道不尽的传奇故事,数不尽的文化瑰宝
跨域历史长河,沉浮千年岁月
从时光长廊里走来的荆州
75年风雨兼程,砥砺前行 
从1949-2024年
荆楚大地历经沧桑巨变
荆州,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新彩
让我们跟随数字的脚步
回顾“荆”彩篇章!

图片

从水泽密布、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腹地
到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的现代新貌
荆州在时代的浪潮中
步履铿锵,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

图片

图片

从1952年到2023年,荆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.37亿元增加到3151.49亿元;人均生产总值由87元提高到61369元。财政总收入由1953年0.48亿元增加到2023年265.43亿元。

图片

图片

党的十八大以来,荆州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,粮食产能保持稳定发展,种植结构不断调优。作为农业大市、粮食大市,荆州始终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,积极争取全域建设江汉平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。

从1949年至2023年,荆州粮食产量从73.14万吨跃升至457.02万吨;油料作物产量从1.52万吨增加至60.75万吨;水产品产量从1.19万吨提升至127.70万吨。新型经营主体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,两湖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、全省第一,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33亿元,正进一步延长产业链、稳定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整合利益链,打造农业产业化样板区。

图片

图片

建国初期,荆州工业基础十分薄弱,195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有0.22亿元。

1978年改革开放后,荆州轻纺工业快速崛起,“活力28”品牌洗衣粉市场占有率最高达76%、“沙松”牌冰箱享誉国内外。荆州成为全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城市之一。

从1978年至1990年,荆州市工业增加值由5.13亿元增加至20.67亿元。90年代后,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,传统轻纺工业逐步没落,荆州工业发展一度陷入低潮。

近年来,荆州以工业突围为抓手,以工业振兴崛起为使命,全力推进增量提质、转型升级,加快建设江汉平原先进制造业中心。擦亮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”“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”两块金字招牌,初步形成装备制造、食品加工、轻工建材、医药化工、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。

从1991年至2023年,荆州市工业增加值由22.84亿元增加至976.81亿元。近三年来,荆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,美的洗衣机、美的楼宇、玖龙纸业、能耀新材料、华鲁恒升等一批重点企业投产进规,强势发力,入选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,工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。

图片

图片

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。荆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从1952年0.47亿元增加至2023年1460.22亿元。消费市场繁荣活跃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2年40.98亿元增加到2023年1815.08亿元,年均增长13.0%。

荆州是“百年商埠、江汉明珠”,是全国70个二级邮区中心局之一、全省省际陆运副中心,中心城区形成了北京路、沙北、万达、花台4大核心商圈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。

荆州市文旅资源丰富,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拥有a级旅游景区28个,荆州博物馆上榜“最受欢迎的全国十大博物馆”,荆州方特东方神画、荆州小梅沙海洋馆进入全省十大热门景区。2023年,全市接待游客7580万人次,同比增长30.6%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5亿元,同比增长43.4%。

图片

图片

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,荆州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生活状况显著改善,生活水平实现了“贫困-温饱-小康”的跨越式发展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110元增加到2023年的43018元,年均增长8.4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7年的63元增加到2023年的24680元,年均增长9.5%。十八大以来,荆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7.6%、8.6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.0个百分点,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1.93缩小至2023年的1.74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。

生活质量显著提升。荆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49年的106元增加到2023年的28855元,年均增长7.9%,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18元增加到2023年的18303元,年均增长11.9%;消费结构由“生存型”逐步转变为“发展型”“享受型”。十八大以来,荆州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分别为8.1%、10.9%,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(即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)由2012年的41.4%下降到2023年的30.6%,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34.0%下降到2023年的为29.8%,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呈现下降趋势。


网站地图